中国影像志浙江卷安吉篇

时间:2018年01月27日    浏览: 上海唐小二多媒体 > 新闻资讯 > 企业宣传片资讯 > 浏览文章

总片头
引言
震泽底定。筱簜既敷。《尚书.禹贡》
东南之美。会稽之竹。《尔雅》
这是中国上古典籍中关于竹的最早的记载。
只言片语,已经在地理和审美上奠定了汉民族与这种青翠植物之间的特别关联。大约在第四纪冰川的后期,太湖周边的地壳变迁刚刚完成,竹就和人类相遇了。
汉字中最早关于竹的记载都和这片土地有关,它就是浙江安吉。

小片名:中国影像志浙江卷安吉篇
浙江省的天目山北麓,群山起伏,树竹交荫,云雾缭绕,雨量充沛。天目山和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,被称为“中国竹乡”的安吉就坐落在这绿水青山之中。
《尚书.禹贡》记载:“震泽底定,筱簜既敷”,意思是太湖一形成,其周边就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竹子,可见安吉和竹子缘分,已经延续了上千年。
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由越调翻译成楚辞的民歌《越人歌》,正在电影《夜宴》中再度翻唱,而场景,就在这吴根越角的浙北安吉大竹海。
这片密林毛竹组成的竹海,面积达666万平方米。它是安吉的符号,也是安吉万物生息的根源。
安吉是全国首批生态县,习近平同志曾经在这里,首次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论断。到底是怎样的一片青山绿水,安吉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?千百年来,究竟是安吉守住了竹海,还是竹海成就了安吉呢?

目录:地名考考古记人物记风俗记音律记异物记手工记后记

地名考
古人喜竹,自然也不会错过安吉这片竹海,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,曾选择此地避世离俗。
汉代,这片翠竹属于丹阳郡故鄣县。东汉末年,朝纲不振,民心思变,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。一时间群雄割据,狼烟四起,战火横扫中原。地处江南的丹阳郡也受到了冲击。然而这片竹海却固执地把持住了自己,独享安宁。刀剑的撞击之声,穿过杆杆翠竹,透至竹林深处,竟变为文人雅士的铮铮琴音。朝廷为了保住这份宁静,下令将这竹海隔离出去,独立成县,以加强控制。
汉灵帝由衷感慨其“安且吉兮”,给这竹海赐名“安吉”。“安吉”,并非安全吉祥之意。“安且吉兮”意为“舒适而美丽”,它出自《诗经》,“安吉”二字,更多的是一分雅意。
岂曰无衣?七兮。不如子之衣,安且吉兮?
岂曰无衣?六兮。不如子之衣,安且燠兮?
这首题为《无衣》的古诗,描写一个男人在怀旧感伤。他感慨自己虽然有很多套衣裳,却都不如心仪之人做得舒适漂亮。也许当时放眼九州,在汉灵帝心中,只有吴越之间的那片大竹海,才是他向往的乐土,才是他真正的属地。
汉朝覆灭之后,安吉县曾经历多次的撤销以及复设,其辖区虽然也有过较大变动,名称却鲜见更改,“安吉”二字延续至今已有1800多年。

考古记
据上马坎旧石器遗址考证,八十万年前,一群古人类走进天目山阴,苕水之畔的一片山林。这里翠竹绵延,溪水萦绕,既有密林藏身,又能找到充足的食物。于是他们决定在此定居,过上了傍水而居的原始渔猎生活。
安吉是中国古人类发源地之一。几十万年间,古安吉人渐渐走下山林,足迹遍布整个水乡江南。他们学会了耕种,制作出粗陋的陶器,他们驯服山川,驾驶着舟木穿梭于碧水之间。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,被世人称为越人。
越人建国,一度将安吉作为自己的都城。“越”在中原古文字中是遥远的意思。远离了中原纷争,安吉人在这富饶山水之间,默默书写着自己的文明。然而纷争最终还是打破了这里的宁静。
春秋时期,吴越争霸。吴王夫差大败越王,攻入安吉。要地被夺,越国元气大伤,越王勾践被迫投降。三年忍辱负重,十年卧薪尝胆,也许萦绕在勾践心头的,始终是故地的那片竹海。十几年休养生息,越国国力渐渐恢复,反攻的大军终于收复失地,拥有了安吉这个后盾,勾践一举灭吴,成就春秋霸业。
战国时期,越国国力渐衰,觊觎已久的楚国联合齐国击败了越国,安吉被楚国占领。从此越国分裂,再也无力与他国抗衡。
秦朝统一之后,越国虽亡,安吉对于江南的重要,却有增无减。现今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,这条由碎石铺就,宽仅一米,杂草丛生,隐于山间的羊肠小道,竟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杭宣古道。它自秦汉时起,连接起了今天的安徽,浙江,是从南京到杭州最便捷的陆路通道。位于杭宣古道要冲的安吉,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占领安吉往往意味着可以控制整个江南水乡。
这是杭宣古道上的独松关,守卫杭州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它狭窄的关门,仅能容一人通过,穿行其间,我们才能切实体会,什么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金国大将兀术曾感叹,南宋若有几百人守在这里,岂能容我通过?
然而小小的关门,却不知见证了多少历史的风云变幻。曾经,明太祖朱元璋穿越此门北上,攻克南京。蒙古大军南下,攻破独松关后仅三天,南宋灭亡。
战火的纷争给安吉带来的是意识的冲撞,吴越文化在这里生根,楚越文化在这里交融。一柄柄锋利的古剑,一种种精妙的乐器,一件件精美的漆器,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安吉的辉煌。

人物记
吴昌硕,出生在浙江省安吉县彰吴村。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,他不顾家人反对,毅然北上参与抗日,投身战斗。在山海关与日军经历了激烈的炮战之后,大炮把他的耳朵震聋。
安吉人,吴昌硕,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的领军人物。他是集诗、书、画、印为四绝的一代宗师。他把中国文人对竹子“虚心向上、高风亮节”的精神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。(采访:强国强种,就是把这个东亚病夫的帽子要甩掉。驱除外辱最重要的一条要强国强种,才能振奋民魂。所以吴昌硕的绘画,本身里就有这么一股雄强豪放之气。)
吴昌硕写字,可他写的隶书却一反前人,由矮变高;他作画,题材却不在田园,而在山林。文化自强的担当成就了一代大家的气魄,齐白石、王震、赵子云等著名国画大师都受到他的影响。
虚心竹有千千节,这不仅体现在吴昌硕的笔下、画中,也同样贯穿了这位艺术大师的一生。战乱使得吴昌硕家人失散,背井离乡,最终定居苏州。一代宗师吴昌硕,每画完心中的竹林,都会印上“安吉昌硕”来默默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。一方印章,一缕乡思。晚年,吴昌硕为了保护故乡安吉的一土一木,不但率领众乡亲设立了“阖村公禁”碑,还亲笔起草了“严禁风木碑记”。他希望每一位安吉后人,都不要忘记保护环境,守护竹海。历史总会记住叱咤风云的人物,在生命不保时,吴昌硕选择保护国家;在和平年代,他又选择守护安吉。
一笔之间,吴昌硕描摹着深爱的这片土地,也勾勒出他心中的寄托。几百年后,竹林依旧青翠。房前屋后的一抹绿色,成为每一位安吉人灵魂的颜色。¬

风俗记
安吉的竹子救过安吉人的命。
安吉的老人们知道,竹子轻易不开花,而难得一见的竹花意味着灾难。1960年,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,正值粮食困难时期,安吉这个自古就重竹少农耕的地方,更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紧缺。1961年,饥饿的人们发现,安吉县境内的竹林开花了。竹花落,竹米成。安吉南面的天目山区在那一年出产了近150万公斤的竹米,安吉有救了。
这不是安吉人第一次接受竹子的馈赠。明嘉靖,万历,清顺治年间,均有饥民靠着这一方竹海求得了生的希望。
《山海经》记载:“竹六十年一易根,而根必生花,生花必结实,结实必枯死,实落又复生。”竹子为了种族的存续,在灾年旱年会选择开花结果,然后成片地枯萎死去,等待着大地重新肥沃时的涅槃重生。这种罕见的情形,每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才会发生。本来是为了将种子作为竹林生命的延续留存下来的植物特性,在安吉这个世世代代珍视竹林、爱护竹林的地方,却暗暗地有了宿命轮回的意味。
有人说,是因为安吉人善待竹子,竹子才还他们以生命的馈赠。
在安吉和余杭交界处的双溪口村,有一块石碑已经两百多岁。同治年间的《安吉县志》记载:毛竹大年则全赖冬笋、春笋,稍一掘之便难成林,乡民生产无着。而双溪口村的这块碑,正是清嘉庆年间,安吉地方官府为了护笋养林设立的官方文件:奉宪禁碑。当时在各县界处设立的石碑碑文上,都明令禁止“盗挖冬笋和私设笋行”。
爱护竹子的幼苗,才能仰赖竹子生存,这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,在安吉古已有之。如今岁月更迭,石碑尽毁,这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块碑也成了文物,可是安吉人对竹林的眷恋和珍爱,本就存在于法令和石碑之外,从古延续至今。

美食记
安吉人是吃着竹笋长大的。他们自信,没有一个地方的笋,会比安吉的冬笋更鲜美。
冬至前后,是挖冬笋的最好时节。然而最先闻到冬笋气息的,并不是安吉的人们。竹鼠,竹林里的精灵,以啃食竹根为生,每年最先闻到冬笋气息的,也正是这竹间的小精灵。竹鼠在啃食冬笋时,会产生竹动,根据竹动来寻找冬笋,也是竹农们寻找冬笋的方式之一。
竹鼠虽生性贪婪,但对竹林来说,并没有什么破坏力,反而因为地下竹鼠的啃食,和地上人们的采伐,恰好刺激了竹的生存本性,使竹子在遭受损失时,萌生出更强的生长能力,竹林会更加茂盛。竹林就这样养育着地下的生灵,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吉人。
就像四川人吃辣,重庆人吃麻一样。笋,就是安吉的味道。过年的时候,如果没有冬笋,那便没有了过年的味道。
冬笋的做法多种多样,冬笋炖肉,便安吉人味蕾中最深的记忆。
将冬笋切成滚刀块,加上一些鲜五花肉,肥瘦得当,烹入料酒、姜葱,文火慢炖,也就是俗称的“鲜咸合一”。每到大雪天或者冬闲时节,主妇们便采用一种“暖锅脚”,把暖锅放在暖锅脚上,炭火慢慢地煨着锅中的冬笋烧肉,锅里的汤水微微沸腾,冒出浓郁诱人的菜汤香味,即使吃了很久很久,锅中的菜仍然热乎乎的,而且汤汁越烧越浓,味道也越来越好,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,却弥漫着浓厚的乡味。
人的胃是有记忆的,一个人在少年时喜欢的美食,会在他的味觉里留下深深的烙印,即使长大了,也难以忘怀。竹笋的味道,就是安吉人从小到大的记忆。

音律篇
你听过竹子的声音吗?
竹声,是什么样呢?柯国强一直在寻找,他想要找到一种可以代表安吉的音律。9岁开始学竹笛的柯国强,现在是安吉县文化馆的一名文艺工作者。他在为代表安吉文化的《砍竹舞》寻找配乐。
竹笛,不能完美地演绎,安吉与竹子几千年的缘分。他听遍了世间所有的乐器,没有一种是他想要的。他走进了安吉的大竹海里,一定有,一定有一种声音可以奏出安吉的灵魂。柯国强突然醒悟过来,他走得太远了,代表安吉的声音,明明就在身边。这每一件乐器诞生的灵感,都来源于当地竹农的生活,安吉县三分之一的劳动力,在从事着和竹子相关的职业。竹子早就融入了,他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。蚕匾、蒸笼、竹碗、赶山筒、牛铃,重低音乐器、色彩乐器,它们互相配合,有节奏也有旋律。
《砍竹舞》一炮而红,而柯国强没有满足。他想要更丰富的声音,想要更深入人心的表达。柯国强学过篾匠手艺,他参考传统乐器的原理,开始改造生活用品,并在原来配乐的基础上重新编排,谱写出大自然声音的合集《竹乐》。

异物记
传说,在安吉高海拔的千亩田,一直有一个模样诡异的神秘生物出没。(采访:蛇头,龙尾巴,很奇怪的鸡爪子,生得特别古怪),村民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,安吉真的有这么奇怪的生物吗?¬¬¬
考察队到达安吉海拔1300米的龙王山湿地——千亩田,展开考察,想要揭开这个神秘生物的面纱。池塘边,枯草里,考察队苦苦搜寻了一个上午,一无所获。这个当地人传说的神秘生物,会不会仅仅是个谣传呢?
考察队决定继续向沼泽密布的山顶探查,突然,他们在一个不起眼的水坑边发现了一丝异样。伴随着一声惊呼,所有人都围了过来,水坑中一堆堆的卵囊旁边,终于发现了这个蛇头龙尾的诡异生物,安吉小鲵。这种生物,全世界只有安吉有。
这个神秘的精灵,长时间来鲜为人知。安吉,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净土。千亩田人迹罕至,几乎不受外界的影响。在山坳深处水流汇集,形成了长年湿润的偏酸性沼泽地。这样的沼泽地,孕育出了能净化水质的泥炭藓,就是这种植物,养活了娇贵苛刻的安吉小鲵。安吉小鲵数量极其稀少,它1992年才首次被人类发现,是中国十个最濒危的两栖动物之一,2004年,安吉小鲵被列入全球极度濒危的物种名录。

手工记
2016年初春,安吉县的十几家竹木企业,同时接到了一批特殊的订单。这批订单涉猎范围很广,大到桌椅屏风,小到杯垫笔架。这批订单的质量要求也达到了史上最高标准,既要设计新颖,还要细节顶尖。这么高要求的产品,到底要用在什么地方呢?
虽然安吉的竹匠们并不知道这批竹器的用户是谁,但他们明白,任何一件产品的质量,都代表着安吉竹工艺的水平,事关安吉的荣誉。
早在2500年前,安吉人的双手和竹子的磨合,就已经开始了。这里面浸泡的是一床2007年在安吉出土的竹凉席,经考古学家确认,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编凉席。2500年来,世事更迭,桑田沧海,安吉人与竹子的缘分却代代相传,与日弥坚。
竹编是一场人与竹子的交流。摸清竹子的品性,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。竹子首先要经过严格的挑选,将弹性上乘的竹子剖削成粗细均匀的篾丝,经过切丝、刮纹、打光和劈细,坚硬的竹子仿佛成了柔软的丝绸,在竹编艺人的手里游走,织成各种你想象不到的形状。
竹桌,竹椅,竹包,盛器,食器,花器。这一批竹器的诞生,离不开安吉竹工厂高效的机械生产线,更离不开手工竹匠们代代相传的技艺和无穷的想象力。
9月,工匠们被召集起来,他们惊喜地发现,自己精心打磨出这一批竹器,竟然出现在了电视新闻里。原来,这一批订单是为了杭州召开的G20峰会,安吉竹匠们的作品,都是给会议使用的!会客室的陈设、办公用具、灯具、茶几,主会场的桌椅、杯垫、笔架,都产自安吉。墙上悬挂着的一对两米长的如椽大笔,更是分外夺目。
(采访:椅子都是我们做的,G20峰会的小鱼包都是我们师傅做的。我感到非常地骄傲,非常地自豪。我们在做这些的设计过程当中,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,当然是中国的特色,中国的元素。)
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“中国人喜爱竹子中通外直,宁折不屈的君子气度。G20峰会上,安吉的竹产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审美,中国的品格。竹子的家乡安吉,走向了世界。

后记
五百里竹海,一松为险,双溪驿道,百福古刹,小城十里独得江南锦绣。
数千年往事,汉立雄关,唐记香笋,宋录清茗,安吉自古尽占诗书风流。
竹是安吉的符号,安吉出产的竹,有殿堂级的器用。
2005年,在安吉天荒坪镇余村的山水中,诞生了“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。这才是安吉对世界的最大贡献。
绿水青山,金山银山。
这是安吉的前世,也是安吉的来生。

片尾(音乐)
滚屏
字幕
上一篇:建筑三维动画宣传片制作的优势!    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dno5.com/html/1447.html
版权信息
CopyRight ©上海唐小二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2047481号-4 | 网站地图
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国定东路275号803室 电话:021-51688995 E-MAIL:Info@Tangxiaoer.com
业务范围:宣传片制作,企业形象片制作,宣传片拍摄,影视制作,企业宣传片,多媒体制作,三维制作,动画制作